拆迁维权律师-周雪林
手 机:18660116608
电 话:18660116608
公 司:北京市百瑞(济南)律师事务所
地 址: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经十路汉峪金谷A4-4-29楼
时间:2021-11-10 13:27:17
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向社会公布10件整治虚假诉讼典型案例。其中,5件涉及执行异议之诉、民间借贷、伪造离婚协议逃避执行、虚构劳动债权骗取拆迁补偿款等实践中常见的虚假民事诉讼形式和手段值得关注。
最高法民一庭庭长郑学林(右二)在新闻发布会现场。胥立鑫摄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郑学林介绍,这5件典型虚假民事诉讼案例分别为:案例1是被执行人甲公司为逃避执行,捏造事实,冒用艾某某等 63人名义提出执行异议而引发系列虚假诉讼,影响极为恶劣。人民法院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判决继续执行,并依法对甲公司从重处罚;案例2中,职业放贷人周某隐瞒民间借贷债务已经全部清偿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他人履行已经消灭的债务,对其行为应以“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论处,认定为虚假诉讼;案例3,被执行人的原配偶高某某依据虚假离婚协议向人民法院提出执行异议,意图转移财产逃避执行。高某某在民事执行程序中采取伪造证据、虚假陈述等手段提出执行异议的行为,妨害了正常民事诉讼秩序,也属于虚假诉讼行为,应予处罚;案例4是甲公司与员工恶意串通,意图通过虚构劳动债权骗取拆迁补偿款而制造的虚假诉讼,属于典型的恶意串通型虚假诉讼。因该虚假诉讼实际由甲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张某主导,人民法院对该公司及张某予以处罚;案例5中,虚假诉讼行为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后,又因其虚假诉讼行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而被判令承担相应民事侵权责任,因为虚假诉讼致人损害符合侵权行为一般特征和构成要件,属于侵权行为。
据介绍,2019年以来,浙江宁波法院已发布虚假诉讼“黑名单”252人、13家企业,“黄名单”410人、11家企业,给予3至5年信用惩戒,效果良好。“《意见》吸纳这一经验,要求积极探索建立虚假诉讼‘黑名单’制度,在全社会营造不敢、不能、不愿虚假诉讼的法治环境。”郑学林说。
附:人民法院整治虚假诉讼典型十个案例目录
案例1、被执行人捏造事实,冒用他人名义制造系列虚假诉讼案件的,应当从重处罚。
案例2、隐瞒民间借贷债务已经全部清偿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他人履行已经消灭的债务的,构成虚假诉讼。
案例3、为逃避执行,依据虚假离婚协议向人民法院提出执行异议的,构成虚假诉讼。
案例4、公司与员工恶意串通虚构劳动债权,意图骗取拆迁补偿款的,构成虚假诉讼。
案例5、当事人因虚假诉讼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后,仍应当为其侵权行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案例6、故意捏造债权债务关系和以物抵债协议,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致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干扰正常司法活动的,构成虚假诉讼罪。
案例7、捏造事实骗取民事调解书,据此申请参与执行财产分配的,构成虚假诉讼罪。
案例8、依法严厉打击“套路贷”虚假诉讼违法犯罪。
案例9、法院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虚假诉讼犯罪的,从重处罚。
案例10、律师多次为当事人出谋划策,共同伪造证据进行虚假诉讼并在民事诉讼中担任代理人的,构成虚假诉讼共同犯罪。
记者:叶中华